主题评价:
  • 0 次(票) - 平均星级: 0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陌上桑中的调情主义
#1
初读《陌上桑》还是读中学哪会儿,就觉得艳,怎么个艳法也说不清楚,反正不是老师说的劳动妇女对奴隶主的反抗,看那对话简直像开玩笑,有来道去地调侃着,如闻其声,如见其人,简直可以看到那双黑眼珠的顾盼生辉,是一种满不在乎而又暗藏凛然的风情。
  
  后来在时尚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,说现在风靡“调情主义”,如故作亲密状的合影,不用兑现的蜜语甜言,故意加入暧昧成分的打情骂俏,像盘子里的衬菜,虽不能食用,却也赏心悦目,足以做现代人感情世界里的小小调剂。只是这“调情主义”有一特色,是“只溶在口,不融在心”,倘若谁真的把它当成一回事,乃至于郁结于心,耿耿于怀,对不起,你就不必奇怪“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自己”了。
  
  当时便笑叹有理,顺便想起《陌上桑》来,似乎就有几分“调情主义”的色彩。罗敷起码不像个严守妇道的劳动妇女,倒像现代女性将自己“武装到牙齿”之后一定要到地广人稠处等待观众。
  
  既然是观众,就得有个距离,只可远观,不许靠近。所以接下来登场的行者、少年、耕者、锄者都必须立于一道无形的防线之外,耽误了工作也只能互相怨怒。焦点人物罗敷反而安然自在,因为观众都不能令她将芳心暗许,在她心中构不成“不安定因素”,这样一来引发的另一后果是让她高处不胜寒,寂寞固然让她如此美丽,却也不由得灰心丧气。
  
  一个有分量的观众出现得适得其时。“使君从南来,五马立踟躇”,是何等的气派?“使君谴吏往,问是谁家姝”,是何等的胆气。优秀的男人敢于穿越防线而不怕冒犯女人,他明白那是女人的期待。如今的世界仍是一个男性形象,男人的评价,决定着女人的价值取向与标准。换言之,不管是怎样出色的女人,她的分量仍要男人的爱情来成全。《围城》中就说,比起女人那种轻盈活泼的灵慧妙悟,才学不过是沉淀出来的渣滓;《海的女儿》中,王子的爱情就能使小人鱼摆脱原有的虚无,拥有不灭的灵魂。
  
  女人对于男人的爱情却只会减弱她的价值,乃至陷入没顶之灾。钟无艳爱上楚王,脸上立即生出丑陋的爱情咒,当她不爱,便回复到曾经的如花美貌。多么坚强有力的女人,一旦进入爱情格局,就只能处于劣势,处于被动状态,只能期待而不是有所作为。《诗经.氓》曰,于嗟女兮,无与士耽,士之耽兮,犹可说(脱)也,女之耽兮,不可说(脱)也。在爱情中的执迷、专注,不可解脱使女人轻易地失去自己,她怎能保证失去自己之后还能抓住那个男人?况且这个男人世界里不只居住着一个女主人,使君有妇,一个男人居然想拥有两个女人,是对女性尊严的公然藐视。
  
  在那个时代里,男人无限扩大的占有欲是被允许了的,女人时刻面临着覆灭的危险,倘若她不守住自己就将一无所有。因美丽而不可一世的罗敷不甘心这样的命运,她必须在爱情与尊严之间做出抉择。
  
  流光溢彩的夜晚,总有女人独饮孤独之酒,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拥有完美的爱情,或是不得其时,或是不得其人,简爱如此,罗敷如此,如今的都市女人亦如此。
  
  万般无奈之际,罗敷福至心灵,她描述起自己的夫婿。罗敷有无夫婿已从无考证,她若是位贵夫人有怎会到陌上采桑呢?她的夫婿更像一头蚕:“十五府小吏,二十朝大夫,三十侍中郎,四十专城居,为人洁白皙,缣缣颇有须,盈盈公府步,冉冉府中趋,座中数千人,皆言夫婿殊。”也许那只是罗敷暗自盘算时的灵机一动,信口开河。更重要的是,为什么罗敷不简单地拒绝了事,偏绕这么大个圈子,这样大张旗鼓、不分巨细地描述她很有可能是拟想出来的夫婿呢?其中有对使君张狂的抵制,但也有怨艾、委屈乃至挑逗,它暗示了另一个男人对她的拥有,一个更显赫更气派的男人,让使君在自惭形秽之余暗暗滋生出嫉妒。情场和事业是男人的两大战场,在上面横扫千军才是最后的荣耀,一旦皆遭挫败,不是变得更脆弱就是更勇猛,更可能是兼而有之——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之时心中却被更强烈的占有欲所占据,欲罢不能,
  
  罗敷洞察着使君的心思,但她自己也无法从容,苦涩的波纹掠过心灵,尽管她乌溜溜的眼睛戏谑地盯紧了男人。   
  女人和男人对峙最终还要借助另一个男人的力量,这首民歌最后还告诉我们这一点。
  
  千年之下,女人的命运一如河流,虽流动不止,却没有根本的改变,世界的仍然是男性的,男人和女人在爱情中的位置没有变,从秦罗敷到现代女性,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调情主义,情到深初反伪作无情,制造出距离,准备好退路,不失为保护女人的最好方式。风过耳,且把一切都视做一场调情,落英缤纷随风而逝,那一切又何尝只是一场调情。</FONT>
回复


论坛跳转:


正在浏览该主题的用户: 1 个游客